外科学论文_银环蛇伤中毒巴马小香猪模型构建

2021-12-13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实验方法

    1.3.1 银环蛇毒对巴马小香猪理论半数致死量(LD50)探索:

    1.3.2 银环蛇毒对巴马小香猪理论LD50验证:

    1.3.3 银环蛇伤中毒巴马小香猪模型构建与评估:

        1.3.3.1 行为学观察:

        1.3.3.2 血液学指标检测:

        1.3.3.3 组织病理学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银环蛇毒对巴马小香猪的理论LD50

2.2 银环蛇毒对巴马小香猪理论LD50的验证

2.3 两组巴马小香猪行为学变化

2.4 两组巴马小香猪血液学指标比较

2.5 两组巴马小香猪心肌、肺、脑、肝及肾组织HE染色结果比较

3 讨 论

文章摘要:目的:建立符合银环蛇咬伤临床中毒特点和表现的巴马小香猪模型。方法:通过银环蛇伤中毒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按照体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剂量法得出银环蛇毒对巴马小香猪的理论LD50。参照理论LD50,选取18只健康巴马小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0.12、0.09、0.06、0.03、0.01 mg/kg银环蛇毒剂量组,每组3只,分析不同剂量组巴马小香猪死亡情况,确定银环蛇伤中毒巴马小香猪的最佳造模剂量。造模后,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抽取3、12、24 h静脉血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测,并取心肌、肺、肝、肾及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银环蛇伤中毒巴马小香猪理论LD50为0.094 mg/kg。0.03 mg/kg组小香猪病死率为33.33%,该剂量符合毒理学以LD50造模原则,小香猪病死率与银环蛇毒临床致死率相符,因此将0.03 mg/kg作为最佳造模剂量。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注射蛇毒后3 h后,白细胞计数(WBC)、K+浓度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CK)及HCO3-浓度则显著增加(均P<0.05);注射蛇毒12 h后,红细胞计数(RBC)显著增加(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则在注射蛇毒3~24 h内维持升高状态(均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肺及脑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肝肾组织损伤不明显。结论:以0.03 mg/kg银环蛇毒肌内注射,可以成功构建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符合临床特点的银环蛇咬伤中毒巴马小香猪模型。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60344),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GXNSFAA075025,2018GXNSFAA281087), 上一篇: 生物学论文_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的“创新密码
下一篇: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一例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的诊